別當直昇機父母 | |||
文/李雪莉 |
你經常沒事往學校跑,幫孩子看頭顧尾, 你總是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「對他好」的補習、活動, 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……? 其實,你正是台灣六百萬「直升機父母」的一員。 直升機父母無所不在、無所不管, 在孩子上空盤旋,介入孩子的一切, 對孩子的未來、對台灣的教育, 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。 在這關鍵時刻,父母與社會正需要另一種新教養、新價值, 來重新思考真正「愛孩子」的方式。 ■新趨勢: 過度介入、過度焦慮的「直升機父母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「直升機父母」(helicopter parents),是歷史上 不曾出現的一批「過度介入」與「過度焦慮」的父母。他們像極了直升 機,在孩子上空盤旋,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。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,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 百多萬學生,這群父母約有六百萬(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‧五胎)。 這六百萬的父母,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、解嚴前後 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,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,上最好 的學校、爭取頂尖的工作。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,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,創造出 較民主或自由的「教養觀」(parenting)。 但,在教養上,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。 ■新教養: 對「完美小孩」的期待 挑戰一,少子化伴隨的焦慮。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,多半有四到五個 孩子分散父母注意力;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。最新 的數據是,一位婦女生不到一.一二個。因此,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 少數孩子身上。 挑戰二,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。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學子 或學童,是第一代教改的對象;做為教改實驗父母,他們被迫與教改亂 象共處,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、就業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,教養下一 代。 台灣教改十年了,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。 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(extreme sport)。
*此文章轉載自http://magazine.sina.com/cwgroup/20070401/2007-04-03/ba31510.shtml天下雜誌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看完此篇文章 可知現在的學生和以前比起來 沒有所謂的童年 任何事情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下 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的課後才藝課程 可憐的不知是現代的學生 還是這些所謂的直昇機父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