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海角七號電影中的人物,老的老、怪的怪。
有人看完電影講一句話,我非常喜歡,他說「這部電影裡面沒有壞人。」
很多小奸小惡的人,他們單純的有個簡單的目標在做,那就是台灣生命力的由來。
只要給一個人一個夢想就好,他就可以忍受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。
人總是會去追求一個虛幻。彩虹其實是虛幻的,會消失的,但值得你追求。
每天期待一件好事情發生,最小的期待,也是最小的夢,這就是最真實的台灣。
一部電影,譜出台灣人的希望與寄託,
有人說:「海角七號」是一封給台灣的情書,讓人相信,小人物也能發揮改變的力量,照亮黑暗。有人一看再看,有人說:「滿場捧腹大笑,卻鼻子酸酸。」更有網友自動發起活動,要讓導演的投資回本……。
平凡中的奇蹟。一部電影,譜出台灣人的希望與寄託,形成全民話題。
知識份子、市井小民和億萬富翁都走入電影院,找到鼻酸和捧腹大笑的感動。票房屢創新高,逼近兩億元,上看「色戒」、網路上洗版的熱烈討論、部落格串聯,都顯示台灣人並不冷漠,甚至有人說:「海角七號」是一封給台灣的情書。
「政治、媒體上是醜陋的一面,」魏德聖說,「但一片土地會生長出什麼?是一片毒草,還是一片開著小花的芳草,看你播下什麼樣的種子。」「播好種,就會給大家希望。」
然而,走出電影院,真實台灣裡也有著不同版本的「海角七號」,故事更動容,譬如彰化的楊銘誠、台南的楊豐田、花蓮的彭蒙惠。他們都是在角落播種的人,即使在這烏煙瘴氣的時刻。
在汙濁又充滿生命的土地上,往內心找回價值,泥巴也能開出花
在魏德聖導演眼中,他們是再平凡不過的台灣人:「他們散布的是未來的種子。」「台灣這個地方本來就是這樣,又汙濁又充滿生命。你要從汙濁提煉出原始的純粹的話,就是要看見你的榮耀,看見你的驕傲,泥巴裡面就會開出一朵花。」
他們沒有特權,跟我們呼吸一樣的空氣,同樣遭受物價、景氣、負面消息的衝擊,但氣閑神定,擁有「以另一個角度看台灣」的智慧。生命有熱情,混世不慌。
相較之下,很多人被淹沒於景氣的低迷中,被深深的無力感抓住,不知道人生還剩下什麼。
「我喜歡彩虹,因為彩虹的意義真的很漂亮。你怎麼肯定未來一定會有彩虹?搞不好一個大太陽來把你燒掉,或是一陣雨把你熄掉,但是因為你有夢想,你覺得那個夢想,那個彩虹,你總是要追逐。哪一天太陽跟雨可以同時並存的時候,就可以看到彩虹出現。」魏德聖在拍攝「海角七號」時,也以彩虹做為隱喻。
在「海角七號」電影裡的人物,「也許大家只看到(他們)墮落的那一面,壞脾氣的那一面,貪婪啦、色瞇瞇的啦、老頑固啦,每個人那一面小奸小壞,」魏德聖說,剝開這些小人物的外表後,原來他們這輩子都在追求一個上台的機會,也就是實現自我的機會。
現代社會把人都變成螺絲釘,所以,以為自己脫離了機器,什麼都做不到。
而現在,螺絲釘的惡夢來臨,機器失靈了。
但即使螺絲釘的內心也有屬於他的價值、他的夢想、他的一點點力量。
有了方向,螺絲釘也能發揮改變的力量,成為黑夜裡的點點星光。
有一天,當星星滿天的時候,黑夜也會變成白晝。
文章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924/116/16he5.html